2)第090章:服!_我的历史聊天群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试。不过写法或偶或散,初无定规。

  正式的“八股文”形成于明宪勇成化年间,无论是殿试,还是府、省、京城三级由小考到中进士考试都是以八股文为主。规定要按八股方式作文,格式严格,限定字数,不许违背经注,不能自由发挥。

  总的来说,八股文是时代产物,有利有弊,不能一刀切。

  所以,王宇在第一次开科取士时,没有取消八股文,只是不做为作答的必要要求。

  “的确如此,如今每日都会有人因此事来臣府上。”

  张良生在大秦朝,对“八股文”的看法比较客观,说道:“从明朝的历史可以看出,八股文必然有其弊端,没必要所有作答都按此来。当然,也有利处。有人擅长八股文,能做出好文章,因此没必要取消。

  无论通过各种方式,最重要的还是为朝廷选拔真正的人才。不过,八股文已经深入考生们骨髓,能改变者,恐怕少有。”

  一旁的朱标听得很投入。

  对于“八股文”,朱标想了解更多,知道其利弊。作为太子,他是朱元璋的继承人,这些事情他必须了解。

  只是,朱元璋让他何时回去,就不得而知了。

  也许……回不去了……

  “此事需要一个适应过程,不急,一步步来。”

  王宇胸有成竹,说道:“不将“八股文”作为作答唯一标准,是一个尝试。让各部,制定一份符合各部实际情况的考卷,也是一种尝试。

  十年,二十年……寒窗苦读虽然苦。但,会读书,并不代表会治理国家。华夏帝国现在需要的是实干的,能做事的人才。”

  如今,八股文的弊端已经很突出。

  寒窗苦读的读书人,多是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”,竭尽一生精力钻研八股文的写法,对政治,社会实际情况缺乏了解。

  而有些读书人亦对人情世事缺乏了解,一旦为官,缺乏足够的知识来应付民间大小事情,只好委任幕僚师爷及下级官吏决策事宜,使得吏治日渐败坏,政治难上轨道。

  如此的“人才”,要之何用?

  当然,八股文带来的弊端只是外在的,真正影响思想和科学的还是科举出题内容的限制,以及读书人学识的局限。

  一辈子读来读去,就只是“四书五经”的内容,科举也从里面出题。

  知道是知道,但王宇也不能操之过急。

  王宇说着,看向王永吉,问道:“王永吉,此事,你如何看?”

  少敏而好学,善于思考的王永吉可是二十五岁时便中了进士,很有发言权。

  如今,也才四十出头。

  王永吉起身行礼道:“大明王,臣虽参加科考,侥幸中进士,但也知曾经大明科举之法,已有不少弊端。

  即使中进士,也需到地方历练,增长经历,才能明白如何为官,如何为百姓做事。

  科举,是时候尝试做出一些改变了。”

  对于王宇在科举制度上做出的变化,不是王永吉现在最在意的。

  他更在意的是短头发的大明王王宇本人,以及张良,诸葛亮,朱标,朱棣,孙尚香……等人。

  因为,数日前吴三桂在得到王宇首肯后,把他知道的关于王宇等人的大部分事情告诉了王永吉。

  大明王王宇,来自未来世界,可在过去的时代自由来去?

  张良,诸葛亮,孙尚香,朱标,朱棣等人都是历史上的人物?

  ……

  王永吉这些日子一直在被这些天方夜谭的事情所困惑,想弄清楚真相!

  今日,来到大明王王宇的住处,看到许多从未见过的东西,让他信了大半!

  世上居然存在这种事情!

  难以置信!

  难怪吴三桂会投靠!

  这些人,谁与之为敌,都不会有好下场吧?

  王永吉很庆幸,自己当初信了吴三桂,选择投靠过来。

  …………

  :。: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iangsha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